(圖片截取自聯合利華Facebook)
在介紹過聯邦快遞(FedEx)、樂高(Lego)、和萬豪集團( Marriott International )後,本系列文章將介紹跨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( Unilever )是如何利用「強勢子品牌」(House of Brands)品牌架構,橫掃清潔品、食品、護理產品市場。
4.強勢子品牌:客戶需求「我全都要」的聯合利華
強勢子品牌的品牌架構,為藉由大量看起來彼此無關的獨立子品牌搶占市場,以跨足不同市場區隔和消費族群,讓消費者無論怎麼買,都有高機率買到同一家母公司的產品。不斷進行併購的聯合利華,即是使用強勢子品牌架構的代表性企業。
成立近百年的聯合利華,在最初即為一間販賣綜合消費品(食品、清潔用品等)的企業,而綜觀聯合利華的發展歷史,即為一場場橫跨各領域產品的併購史。至目前,聯合利華旗下已有400多個品牌,如專攻洗沐產品的多芬(Dove),和飲料與即食產品如立頓(Lipton)、康寶(Knorr),以及制汗產品蕊娜(Rexona)等,每個品牌均有獨立的市場定位與目標客群。
不求母品牌辨識,以子品牌精確對準不同消費者需求
(圖片截取自聯合利華Facebook)
從聯合利華子母品牌商標的設計上,也可見子品牌沒有任何可辨識母品牌特徵的設計,凸顯強勢子品牌架構中,強調子品牌特性的精神。
就消費者角度而言,當在進行購買時,貨架上許多聯合利華的子品牌,都各自有不同的品牌特性和產品訴求,消費者想要的,是根據自己的需求,在眾多產品中做挑選,對母集團的信賴感相對不重要。例如,消費者選擇洗髮精,可能會在自然成分和抗屑成分間挑選,或因為認同子品牌形象而購買。出於母品牌是聯合利華而影響購買意願的程度,相對較低。
強勢子品牌的成功要素:市場區隔與通路佔領
行銷方面,聯合利華下屬的子品牌,需要具備自己的行銷人員及足夠的資源,幫品牌建立明確的市場區隔,自食其力爭取消費者的偏愛。但正因為獨立性高,各子品牌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,不受母品牌形象限制。相對的,獨立性高的子品牌,也能避免因過於強調母公司品牌,而稀釋自己的品牌價值。
需要注意的是,若要採用強勢子品牌架構,並做到「讓有需求的客戶,自以為有得選」,公司也必須掌握通路優勢,確保旗下多個子品牌,能同時占據貨架空間,提供消費者多樣化選擇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