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避難包大熱就賣?消費者會買單?

已更新:6月27日

避難包市場熱潮來襲!SoWork分析2萬則評論,揭露消費者真實需求與痛點,從生存焦慮到CP值期待,教你用數據打造高信任防災產品,成為消費者安心首選!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

文章摘要


  • 問題:面對避難包市場熱潮,品牌如何避免盲目跟風、精準回應需求?

  • 解決方案:用數據洞察消費者真正需求,並從品質、價格、配件完整性三方面制定策略。

  • 結果:提高消費者信任感,減少試錯成本,促進轉單率。

  • 適用對象:品牌行銷決策者、商品企劃、危機應對策略人員。


防災意識高漲,品牌面臨跟風壓力


近期,AIT(美國在台協會)提醒民眾準備避難包,引起民眾防災意識高漲,零售品牌、通路積極響應:7-11開始銷售防災組合,無印良品、迪卡儂、小北百貨等知名品牌紛紛推出避難包,或開設防災包專區。

 

看到競爭對手的聲量與曝光度,品牌主難免心中焦急:「我們該立刻跟上嗎?市場反應到底怎麼樣?」SoWork的建議是:別急於跟風,用數據看懂市場真相,再擬定行動計畫。 


SoWork透過分析2萬則評論,發現消費者購買避難包的真正動機是: 

  • 我要有足夠的安全與秩序感 - 在不確定的災難威脅中獲得心理支撐。 

  • 不想選錯後悔,或被質疑 - 避免在防災準備上做錯決定的焦慮。 

  • 讓我一次準備好、不用再煩惱 - 尋求完整且省心的解決方案。 

品牌若能精準瞄準以上需求,就有機會成為回應消費者防災、避難需求的最可靠夥伴。


 數據解碼需求:消費者真正想要的避難包是?


SoWork分析2萬則評論,深度挖掘了消費者對避難包內容物的期待與痛點。 


1.生存焦慮驅動的基本需求 


首先,我們來看消費者最在意的防災物品。這些項目反映了他們對「災時能立即維生與求援」的關鍵物資需求。 


表1:防災物品重要性排行榜 

排名 

物品 

提及次數 

食物 

565 

飲用水 

434 

收音機 

158 

手電筒 

148 

行動電源 

76 

  • 關鍵洞察:  

    • 食物(565次)與飲用水(434次)的提及次數,遠超其他物品。這個數據背後,反映的是消費者對「我能撐過災難嗎?」這個生存焦慮的直接回應。可見消費者購買防災包的第一動機,是要確保基本生存能力。 


2.準備落差:知道重要但還沒行動 


當我們進一步分析消費者「最常抱怨缺少或想要」的物品時,發現了有趣的需求落差現象。 


表2:消費者防災準備缺口分析 

排名 

物品 

缺少/想要提及次數 

食物 

419 

飲用水 

415 

手電筒 

94 

收音機 

72 

急救用品 

35 

  • 關鍵洞察:  

    • 對比表1,手電筒從第4名上升至第3名,急救用品則新進入前5名。這個排名變化揭示了兩個關鍵訊息: 


      • 手電筒的「被遺忘特性」:消費者知道它重要,但因為平時用不到,容易在準備清單中被遺漏,直到災難來臨前才驚覺缺乏可靠的照明設備。 


      • 急救用品的「隱藏需求」:這類專業物品存在認知門檻,消費者往往「知道重要但不知道該準備什麼」,因此在實際準備階段才發現需求缺口。 


3.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避難包 


了解消費者的正面評價標準,有助於品牌打造符合期待的產品。 


表3:優質防災包的評價標準 

特性 

提及次數 

消費者期待價值 

價格優惠 

104 

高CP值,感覺值得信賴 

實用性高 

48 

確保災時真能用上 

品質佳 

17 

耐用可靠,不怕意外失效 

設計美觀 

13 

兼顧美感與安心感 

便攜性佳 

輕便不成負擔 

  • 關鍵洞察:  

    • 價格優惠(104次)的提及頻率壓倒性領先,這並非單純的價格敏感,而是對「投資安全感」的理性需求。 


    • 消費者把避難包視為保險投資,他們要的不是最便宜,而是「花得值得」的安心感。

       

    • 值得注意的是,「設計美觀」雖然提及次數不多,但它的出現暗示了避難包具有「展示性」價值。準備避難包不只是個人安全考量,也是向他人證明「我是負責任的人」的社會表態。 


4.品質危機:承諾與現實的落差 


消費者的負面評價,往往最能揭露市場的真實痛點。 


表4:避難包品質問題診斷表 

特性 

提及次數 

消費者反感來源 

配件不完整 

475 

缺生存物資,失去意義 

體積不適/攜帶不便 

431 

攜帶困難,影響實用性 

價格高但CP值低 

310 

不符期待,感覺被坑 

材質不防水不耐用 

87 

用一次就壞,失去信賴 

收納不便 

19 

難以應急取用,降低價值 

  • 關鍵洞察: 

    •  「配件不完整」(475次)成為壓倒性的最大抱怨點。這個數據背後的深層意義是:消費者購買避難包,是要「依賴」這個包在危機時刻救命。不完整的避難包讓消費者感覺被「欺騙」了安全感,這種信任危機在防災這個高敏感類別中,格外具有殺傷力。 


避難包市場熱潮來襲!SoWork分析2萬則評論,揭露消費者真實需求與痛點,從生存焦慮到CP值期待,教你用數據打造高信任防災產品,成為消費者安心首選!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

品牌應對策略:用品質回應消費者未滿足需求 


從痛點到機會點的轉換策略 


消費者的負面評價,正是品牌創造差異化價值的最佳指引。我們可以針對這些市場缺口,制定精準的應對策略。以下表格,是品牌可以考慮採取的行動: 


表5:市場痛點應對策略表 

消費者痛點 

品牌應對策略 

配件完整性不足 

公開物資清單,標示功能與實拍圖,附檢查表 

體積/攜帶不便 

提供多容量選擇,標示重量與適用情境 

價格CP值爭議 

推高CP值組合包,限時加值不加價,明示內容價值 

材質疑慮 

公開防水、防潮、耐用等實測數據,附認證背書 

收納/模組不足 

強化模組化收納、顏色標示、附快速取用教學卡 

求援裝備缺乏 

將手電筒、收音機、行動電源列入標配,或推求援模組,另可附上必備藥品清單 

品牌角色重新定義:從販售者到顧問 


基於以上數據洞察,我們建議品牌重新思考自己在防災市場中的定位:

 

  1. 成為「生存顧問」而非「產品販售者」 

    • 品牌應該從「賣避難包」轉向「提供生存解決方案」,運用專業知識幫助消費者建立完整的災難應對能力。這種定位轉換能讓品牌獲得更高的信任度與價值認知。 

  2. 建立「信任代理」角色

    • 消費者在防災領域普遍存在選擇困難,他們需要品牌代替他們做專業判斷,並承擔「選錯了怎麼辦」的心理壓力。品牌要成為消費者在防災領域的「決策代理人」。 

  3. 創造「心理安全感」的體驗

    • 除了產品的物理功能,品牌更需要設計能夠持續提供心理安慰的產品體驗,讓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「我準備好了」的安心感。 


從跟風到領風:數據拆解避難包市場的本質 


避難包市場,不是看見消費者恐慌,就投入搶快的競速比賽,而是品牌實踐社會責任的試金石。 


透過SoWork分析2萬則評論的深度洞察,我們發現消費者購買避難包背後的真正動機,是追求安全感、掌控感,以及一次準備妥當的「省心解決方案」

 

品牌若能深度理解,並精準滿足這種深層心理需求,就能和消費者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,而不是留下「品牌在賺災難財」的負面印象。 


SoWork給品牌主的建議是:用數據掌握市場需求,再行動,才能真正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安心首選。 


數據來源: 

  • 使用Meltwater收集6/1~6/22期間,與「避難包、緊急包、生存包、防災包」相關的20,001筆資料進行分析。 


 

若您有市場研究需求,SoWork提供以下服務:

SoWork使用市場調查數據,協助客戶進行分眾策略+價值主張分析+Gain/Pain分析


  • 分眾策略

    • 幫助品牌定義產品的目標客群(例如:家庭、戶外族群等),並用數據找出各族群的關鍵需求與溝通語言。

  • 價值主張分析(Value Proposition Canvas)

    • 協助品牌精煉出產品的核心賣點(如完整性、耐用性、安心感),對應核心消費者的焦慮和需求。

  • Gain/Pain分析

    • 用數據客觀評估想投入的市場的機會點與風險,支持品牌選擇正確的產品組合與定價策略。

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 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 


 SoWork 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 

Comments

Rated 0 out of 5 stars.
No ratings yet

Add a rating

定期獲取來自全球多元數據源的市場趨勢與洞察

感謝訂閱!

摘星社群行銷公司 copyright Ⓡ2025

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68號5樓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