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市場太大、資源太少,品牌該如何選擇對的人?
文章摘要 : 核心問題 :多數品牌無法精準鎖定受眾,是因為缺乏即時可執行的 STP 決策系統。 關鍵洞察 :STP 不難,難在如何即時量化分群、鎖定熱區並快速轉化為行動。 核心策略 :SoWork.AI 將 STP 理論產品化,讓品牌能日常操作精準定位與溝通。 立即行動 :啟用 STP 定位機器人,三步驟生成對應客群與文案,提升轉換率。 不是沒受眾,而是不夠精準 許多電商品牌都面臨一個困境:廣告預算有限、產品眾多、時間壓力大,但卻仍無法有效識別「該優先溝通的核心客群」。尤其在社群演算法成本高漲、消費者注意力分散的當下,若品牌仍採「撒大網」式投放與溝通策略,不但轉換率低,更可能拖垮整體行銷效率。 而這正是大多品牌未能落實 STP 理論的結果:Segmentation 流於表面,Targeting 無法定量,Positioning 缺乏一致性。品牌知道該「找對人」,但就是不知道怎麼開始。 STP 理論不難,難在「即時量化」與「動態調整」 STP 理論之所以經典,是因為它提供了三個解決品牌資源錯配問題的核心邏輯: Segmentat

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2天前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從「跟趨勢」到「建模型」:2025 年行銷策略的四大演化
——當靈感失效、工具泛濫,唯有建立自己的模型,才能掌控節奏。 導言|當趨勢走得太快,品牌需要模型對齊節奏 根據 HubSpot 針對全球 1,400 位行銷決策者的 2025 年研究,行銷界正面臨一場結構性變化。 品牌開始重新定義「誰是顧客、如何講故事、該信任誰、以及數據如何驅動行動」。 但 SoWork 觀察到: 許多跨境品牌雖掌握趨勢,卻仍困在「決策過慢、數據分散、內容無效」的舊框架中。 真正的問題不是工具不夠,而是模型沒更新。 一、問題:趨勢在變,策略卻沒跟上 2025 年的行銷環境,是一場節奏與思維的比賽。 HubSpot 報告指出: ● 72% 的行銷團隊在調整預算時,仍依循去年策略; ● 63% 的決策者表示,AI 工具導入後,成效未達預期; ● 僅 29% 的品牌能明確定義「品牌價值」與「行動對應指標」。 當企業急於追逐 AI、短影音、直播電商等新話題時,反而更容易陷入「輸出越多、品牌越模糊」的循環。 SoWork 認為: 解法不是再導入一個工具,而是建立一個決策模型。 二

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11月1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SWOT整合跨境決策,產品價格通路不再亂
跨境品牌SWOT分析,讓數據真正變成決策力。SoWork以NLP語句分類與競品語意對位,協助品牌整合產品、價格、通路資料,快速找出市場空窗與對手弱點,打造可行動的跨部門策略地圖。

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10月1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波特五力分析,破解三大跨境難題
跨境電商如何整合決策?本文以波特五力分析為核心,教你從數據雜亂中看清產業壓力點,判斷產品該守該放、價格該怎麼定、通路該如何選,建立清晰決策優先序,讓品牌不再憑感覺,而能用數據找到成長方向。

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10月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bottom of pag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