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「跟趨勢」到「建模型」:2025 年行銷策略的四大演化
-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
- 11月1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11月17日
——當靈感失效、工具泛濫,唯有建立自己的模型,才能掌控節奏。

導言|當趨勢走得太快,品牌需要模型對齊節奏
根據 HubSpot 針對全球 1,400 位行銷決策者的 2025 年研究,行銷界正面臨一場結構性變化。
品牌開始重新定義「誰是顧客、如何講故事、該信任誰、以及數據如何驅動行動」。
但 SoWork 觀察到:
許多跨境品牌雖掌握趨勢,卻仍困在「決策過慢、數據分散、內容無效」的舊框架中。
真正的問題不是工具不夠,而是模型沒更新。
一、問題:趨勢在變,策略卻沒跟上
2025 年的行銷環境,是一場節奏與思維的比賽。
HubSpot 報告指出:
● 72% 的行銷團隊在調整預算時,仍依循去年策略;
● 63% 的決策者表示,AI 工具導入後,成效未達預期;
● 僅 29% 的品牌能明確定義「品牌價值」與「行動對應指標」。
當企業急於追逐 AI、短影音、直播電商等新話題時,反而更容易陷入「輸出越多、品牌越模糊」的循環。
SoWork 認為:
解法不是再導入一個工具,而是建立一個決策模型。
二、洞察:2025 年的四大行銷理論轉向
1. 從「分眾」到「世代任務」
行銷不再只看人口結構,而看世代使命(Generational Mission)。
Z 世代與 Millennials 不只是新客群,更是「價值主導的消費世代」。
他們不關心品牌說什麼,而在乎品牌為什麼存在。
▶ 理論對應:
從 STP(Segmentation–Targeting–Positioning) → JBTD+Value Alignment 模型
行銷焦點從市場切割轉為「任務洞察 × 價值連結」。
2. 從「品牌說故事」到「用影像說價值」
HubSpot 數據顯示:
65% 的品牌將短影音視為主力內容形式。
短影音不再只是曝光載體,而是「價值體驗的舞台」。
當內容節奏比策略還快,品牌必須用影像重新定義說服力。
▶ 理論對應:
AISAS 模型(注意–興趣–搜尋–行動–分享)
行銷關鍵節點從「搜尋」前移到「注意」,形成「前端注意力優先」策略。
從「KOL」到「信任鏈」
HubSpot 研究指出,微型影響者(Nano/Micro Influencers)的轉換率是巨型 KOL 的 3.5 倍。
在演算法收縮時代,品牌聲量不再取決於誰講最大聲,而是誰能建立信任循環。
▶ 理論對應:
Social Proof → Trust Loop 模型
將社會認同轉化為信任循環,讓社群成為品牌護城河。
3. 從「數據驅動」到「決策導向」
當生成式 AI 降低了資料分析門檻,行銷人該問的不是「有沒有數據」,而是「這筆數據能不能轉化為決策」。
▶ 理論對應:
SoWork Decision Model:熱度 × 飽和度 × 價格機會點
用演算法模型,直接輸出產品/市場優先級,讓報表變成行動。
三、策略:用模型對齊節奏,而非追逐流行
SoWork 建議跨境品牌建立「趨勢對應表」,把每個新趨勢對應到可操作的理論模型:
趨勢方向 | 對應理論模型 | 實務應用 |
|---|---|---|
世代任務崛起 | JBTD+Value Alignment | 重新定義客群的任務與價值動機 |
視覺敘事優先 | AISAS(注意力前移) | 重組內容節奏與素材產線 |
微社群信任 | Trust Loop | 以社群信任鏈建立口碑閉環 |
決策導向數據 | SoWork Decision Model | 讓數據直接輸出策略與行動建議 |
趨勢永遠會變,但模型讓品牌不亂。
四、行動:讓數據替你定義節奏
品牌不該問:「今年又該追哪個新趨勢?」
而該問:「我的策略模型,是否能解釋這個新趨勢?」
SoWork 相信:
行銷理論的演化,不是從教科書到市場,而是從市場回到模型。
2025 的關鍵,不是追新,而是懂得更新思考。
SoWork Insight 結語
當行銷節奏越來越快,唯有模型能讓品牌穩住節拍。
SoWork.AI的使命,就是幫你把數據、內容與決策「對齊節奏」,讓品牌重新掌握自己的韻律。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CTA
想知道你的品牌在 2025 的策略模型該怎麼更新?
立即預約 SoWork.AI 行銷診斷,用數據幫你找到下一個正確行動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