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Labubu的教科書級破圈之路

已更新:6月25日

Labubu如何從潮玩變成全球現象級IP?本文透過數據分析,歸納出Labubu的三層破圈策略,全面解析品牌從社群熱潮到金融化投資品的進化路徑,為行銷人提供可複製的破圈藍圖。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

Labubu破圈策略完整解析:從潮玩到全球現象的教科書級案例


文章摘要:

  • 2025年6月,Labubu此關鍵字的觸及量達376億次。

  • 全球唯一初代薄荷綠Labubu拍出108萬人民幣天價。

  • 美國、泰國、印尼成為主要市場,聲量超越發源地中國。


中國潮玩Labubu,已一躍成為全球現象級話題!不只TikTok上可見眾多Labubu開箱短片,全球唯一的初代薄荷綠Labubu玩偶,更在6月10日的中國永樂2025春季拍賣會上,以108萬人民幣(約新台幣450萬元)天價成交。


為什麼Labubu這個潮玩IP會全球大火?我們該複製什麼方法?又該避開什麼地雷?相信以上是許多品牌操盤人,第一時間會想到的疑問。


SoWork透過數據,幫大家拆解出Labubu「 情感→多元→放大」的破圈之路,並從中萃取可行動的品牌策略模型。


第一階段|圈層發酵 → 圈外觸達


指標現象:從時間軸觀察Labubu的聲量與觸及量變化,可以清楚看到品牌從「高討論」往「高曝光」發展的關鍵轉折點。


數據觀察: 


表一:Labubu聲量與觸及量變化趨勢  

時點 

聲量 (Mentions) 

觸及量 (Reach) 

2024/09 

61,377 

7.65 億 

2024/11 

35,639 

7.24 億 

2025/06 

54,937 

376 億 

(關鍵字: Labubu;數據來源:Meltwater)  


解讀: 

  • 在今年6月,關鍵字「Labubu」的觸及量,躍升至376 億,在曝光上可說是實現「破圈」、從同溫層擴散至大眾視野的關鍵一躍。 


  • 6月聲量與觸及量的巨大差異,代表該月份的討論,有被高影響力、高粉絲基數的帳號或媒體所提及。 


第二階段|傳播渠道升級 → 媒體話語權重塑 


指標現象:新聞(News )來源的媒體聲量驟升,顯示關於Labubu的討論,已從社群走向主流。

 

數據觀察: 

  1. 2025年6月,Labubu在「新聞」類別的聲量達到 3,447 則,而去年9月的高峰期,新聞聲量每日僅在100則上下。此前在2025年4-6月期間,Labubu「新聞」 來源的聲量,已有顯著且持續的增長。 


  2. 同時,傳統社群論壇如 hardwarezone.com.sg (新加坡)、lihkg.com (香港) 依然是討論重鎮,這表明核心粉絲群的活躍度並未減弱,而是在此基礎上,新增了主流媒體這一強大的放大器。 


解讀: 

  • 公信力加持: 

    • 新聞媒體的介入,為Labubu的「潮流玩具」屬性,增添了「文化現象」和「經濟熱點」的標籤,使其脫離了單純的玩具範疇。 

  • 議題設定: 

    • 媒體報導往往會設定特定議題,如「年輕人的新型理財方式」、「IP經濟的勝利」等,這些議題本身更容易引發跨圈層的討論和二次傳播。 


第三階段|價值認知升級 → IP → 金融化屬性浮現 


指標現象:金融(Finance)相關話題竄升,Labubu的討論重心移轉,其已從純粹的娛樂玩具,轉變為具有投資屬性的金融化商品,社群討論重心發生根本性變化。 


數據觀察: 


表二:Labubu金融化討論主題分析 

分類層級 

內容主題 

討論量  

主要熱門話題 (Top Topics) 

Finance(金融) 

201,477 則 

金融話題細項 (Topic Breakdown) 

Investing(投資) 

219,697 則 

投資話題裡的細節 (Investing 細分類) 

貨幣與外匯 / 股票與債券 

主流話題 

熱門關鍵詞 (Top Keywords) 

จุ่ม (Joom) 泰語「盲抽」 

熱門關鍵詞之一 

熱門標籤 (Top Hashtags) 

#ตลาดนัดlabubu(Labubu 市集 / 二手市場) 

熱門Hashtag之一 

(關鍵字: Labubu;數據來源:Meltwater) 


解讀: 

  • 數據顯示,金融已經成為Labubu討論中的一大熱門主題,光是「金融」類話題,就累積超過20萬則討論,代表Labubu不再只是被當作「可愛玩具」或「潮流收藏」,而是進入了「這東西能不能賺錢?」的投資型商品語境。 


  • 投資(Investing) 的討論量超過21萬則,可得知Labubu 已被當作一種「可以期待升值的資產」。 


  • 許多投資話題細節與「貨幣與外匯 / 股票與債券 」有關,顯示很多人開始把Labubu和「匯率變化」、「投資組合」連結,說明它已超出一般玩具的範疇,成為理財討論中的一環。 


  • "จุ่ม" (Joom) 是泰語「盲抽」的意思,這本身帶有博弈和期待回報的意味。#ตลาดนัดlabubu (Labubu 市集/二手市場) 的出現,直接證明了二級市場的活躍,這是商品金融化的重要標誌。 


  • 當一個收藏品被賦予金融屬性後,它的受眾就不再只是出於情感連結的粉絲,更吸引了追求回報的投機者、收藏家和潮流玩家。 


  • 「炒作」和「增值預期」雖然有泡沫化的風險,但也在短期內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熱度和話題性,延長了產品的討論生命週期。 


  • Labubu的產品屬性,已有明確的進化路線:粉絲 → 收藏家 → 投資人 → 潮流財富圈


和發源地中國相比,泰國、美國、印尼才是Labubu的話題主戰場,此現象展現了Labubu成功的在地化策略。 

第四階段|地域文化融合 → 全球在地化 (Glocalization) 


指標現象:和發源地中國相比,泰國、美國、印尼才是Labubu的話題主戰場,此現象展現了Labubu成功的在地化策略。 


數據觀察: 


表三:Labubu全球市場聲量分布 

地區 

聲量 

美國 

102,848 

泰國 

100,369 

印尼 

82,334 

中國 

36,933 

(關鍵字: Labubu;數據來源:Meltwater) 

  • 其他資訊: 

    • 泰語關鍵詞(如 "ตัว" - 個、件;"น้อง" - 弟弟/妹妹,常用於稱呼可愛之物;"ค่ะ" - 女性用語尾助詞)和 emoji(😭✨🥹)高頻出現。 


    • 和Labubu相關的主題拆解中,多次出現 "Lisa" (BLACKPINK 成員,泰國籍) 和 Pop Mart 的關聯。 


    • 除了泰國,印尼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聲量都非常可觀,顯示出亞洲市場對這類潮流玩具的接受度和消費力極高。 


解讀: 

  • 美國、泰國和 印尼是聲量最高的三個國家,總量遠超其發源地中國,說明 Labubu已成功出海,成為一個全球性IP。 


  • Labubu在泰國市場不僅聲量高,社群中的用語與情感表達也高度本地化,展現出極強的文化融合能力。 


  • 和Lisa高度關聯,清晰地指出了「名人效應」是引爆泰國市場的關鍵導火索。 


  • Labubu並非單純出海,而是成功觸發地域文化融合。 


補充觀察|打造品牌護城河的關鍵文化動能 


除了前述破圈四大關鍵要素外,Labubu數據中,還透露出幾個極具品牌長線價值意義的文化現象。這些現象,顯示出Labubu不僅靠話題紅,更在社群文化、情感認同、創作者價值層面,築起了品牌的深層護城河,是值得所有品牌操盤層特別關注與借鏡的部分。 


數據觀察: 


表四:Labubu品牌護城河關鍵文化指標 

現象類別 

數據 / 指標 

情感基調強烈正向 

"Love" (喜愛) 聲量 249,267 ; 

"Joy" (喜悅) 聲量 80,940 

創作者影響力提升 

"Kasing Lung" (龍家昇) 被提及 8,273 次 

社群自組織文化 / 黑話形成 

泰語 "จุ่ม" (盲抽)、#ตลาดนัดlabubu 熱門使用 

(關鍵字: Labubu;數據來源:Meltwater) 


解讀: 

  • 「喜愛」與「喜悅」的聲量大幅出現,可見品牌情感連結非常強,即使存在投資/炒作話題,粉絲核心仍是出於真心喜愛,這是品牌長期可持續性的基礎。 


  • 創作者(龍家昇)的名字被高度提及,可知核心玩家已開始將Labubu視為藝術家作品,而非純商品,有助於品牌從「潮流玩具」提升為「收藏型藝術品」定位,進一步增強品牌價值層次。

     

  • 社群自發形成語言體系與交易平台,顯示出極強的社群粘性與自主文化,是品牌自帶流量與社交貨幣能力的重要指標,能有效延長品牌話題生命週期。 


  • 社群自發形成語言體系與交易平台,顯示出極強的社群黏性與自主文化,是品牌自帶流量與社交貨幣能力的重要指標,能有效延長品牌話題生命週期。 


Labubu破圈三步驟,品牌這樣學! 


Labubu的成功,揭示了一個可供品牌學習、複製的「三層破圈」模式: 


  • 第一層:情感護城河的建立 

    • 數據顯示,"Love"情緒聲量達24.9萬則,顯示在任何破圈策略之前,品牌必須先針對核心消費者,建立深度的情感連結。對品牌而言,這意味著要優先投資於產品本身的情感價值,和社群文化建設,而非急於擴大市場。 

  • 第二層:價值屬性的多元化疊加 

    • Labubu成功將「可愛IP」,疊加了「投資增值」的金融屬性,吸引了潮流玩家以外的收藏家和投機者。這個操作的核心,在於為同一產品創造多重價值認知,讓不同動機的消費者,都能找到參與的理由。品牌可以思考,如何為產品賦予超越功能性的象徵意義,和增值預期。 

  • 第三層:全球在地化的媒體放大 

    • 最關鍵的是,通過Lisa等超級明星的背書,Labubu成功在泰國市場實現文化融合,同時借助主流媒體傳播,完成了從「圈內熱」到「大眾知」的跳躍。這提醒品牌,真正的破圈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,而是要在每個目標市場,找到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符號和傳播節點。 


整合以上模式,便能整理出Labubu可複製的品牌破圈操作框架:

 

  1. 通過深度的情感價值建立忠實社群。 

  2. 為產品疊加多元價值屬性,拓展受眾輪廓。 

  3. 最後,借助各市場的頂級KOL和主流媒體,完成影響力的放大和破圈。 


這個「情感→多元→放大」的三段式策略,為品牌提供了一個從小眾,走向主流的可行路徑。 


最終提醒:耐心比速度更重要 


Labubu用數年時間建立的品牌勢能,不可能在幾個月內複製。因此,與其急於跟風爆紅的表象,不如專注於建立自己的長期競爭優勢。 


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,那些願意投資時間建立深度連結、多元價值和文化影響力的品牌,才能在下一個風口來臨時,成為被跟風的對象。 


當Labubu靠名人效應推動全球破圈,你的品牌也能!


SoWork用4R模型的「觸及力(Reach)、相關性(Relevance)、共鳴度(Resonance)、擴散性(Reference)」四項指標,幫你精選真正能轉單的KOL。

別再燒錢碰運氣,下一波合作,就用數據選對人。



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 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 

 SoWork 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 250 億筆數據,運用 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 

Comentários

Avaliado com 0 de 5 estrelas.
Ainda sem avaliações

Adicione uma avaliação

定期獲取來自全球多元數據源的市場趨勢與洞察

感謝訂閱!

摘星社群行銷公司 copyright Ⓡ2025

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68號5樓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