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細部痛點+3方向,打造超搶手AI應用

  • 作家相片: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   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  • 9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想打造下個爆紅AI應用?SoWork分析全球4萬則輿情數據,揭露用戶對AI助理、生產力工具及陪伴互動的三大付費理由與細部痛點。學會精準切口、TA分層、話術設計,將用戶焦慮轉化為營收,不再盲目跟風,找到你的市場藍海!

找出細節痛點,打造下個爆紅AI應用


在上一篇文章〈為什麼別人的 AI應用能爆紅?三大用戶焦慮揭曉〉中,我們用超過4萬則全球輿情資料,說明了AI應用會爆紅,在於其解決了用戶三大焦慮:


  • 用「個人化助理 」幫我省時間(52%)。

  • 用「高效生產力工具」幫我提高效率(29%)。

  • 用「 AI 陪伴與互動」幫我不再孤單(15%)。


如果你也想開發爆紅AI應用,本文將帶你用數據,解讀消費者三大買單理由下的細部痛點,進一步整理出「產品切口、TA 分層、話術設計」三個實戰方向,協助你設計下一個被用戶追捧的AI產品。


消費者想要什麼AI 助理:寫稿最快,陪伴最暖,投資最敏銳


當我們進一步拆解買單動機最強烈的「個人化助理」需求時,會發現消費者期望AI助理能承擔橫跨工作、生活、財務與情感的多元支援。


  • AI 助理的七大角色與需求聲量

助理類型 

討論次數 

說明 

內容創作助理 

1,041 

幫忙寫作、生成圖片/影音、設計與創作 

工作助理 

526 

協助處理專案、任務與辦公需求 

社交陪伴助理 

352 

提供 AI 聊天、陪伴、互動,像數位朋友 

財務管理助理 

274 

投資理財、交易決策、預算管理 

教育學習助理 

115 

學習輔助、教學支援、AI 導師 

健康助理 

88 

健康追蹤、醫療提醒、病患照護 

家庭助理 

64 

家務管理、親子互動、家庭支援 

  • 洞察:

    • 用戶對 AI 助理的需求已經超越單一功能。最強的需求是知識工作(內容創作+工作場景),其次才是情感陪伴與財務管理。教育、健康、家庭相關的助理雖然聲量較小,但正好是未來能填補的成長縫隙。


客戶愛的高效生產力工具:最快交付,最省力的知識外包


分析消費者「高效生產力工具」的買單動機,則會發現消費者最在意的不是技術細節,而是能否快速把任務交付出去,從「工作自動化」到「內容生成」,再到「團隊協作」,形成一條完整的效率鏈。


  • 高效生產力工具的應用類型與需求聲量


工具類型 

討論次數 

說明 

生產力工具 

1,079 

工作自動化、報告生成、簡報輔助 

內容生成工具 

910 

AI 寫作、影像/影片生成,支援效率場景 

社交協作工具 

446 

團隊溝通、跨部門協作、AI 協作平台 

個人助理工具 

361 

個人任務管理、知識整理,與生產力重疊 

  • 洞察:

    • 用戶對「高效生產力工具」的期待,清楚分成三層:

      • 核心需求:解決「交付焦慮」,先搞定報告和簡報。

      • 延伸需求:把 AI 當「內容外包商」,直接產出文章、影像。

      • 整合需求:讓 AI 不只幫個人,還能成為團隊效率的基礎設施。


AI陪伴與互動:最懂人的情感連結,最持久的在線陪伴


從「AI陪伴與互動」的討論可見,消費者的需求不再是單純聊天,而是從陪伴延伸到角色扮演、社群參與,甚至與虛擬經濟相結合,讓陪伴本身變成一種有價值的 AI 服務。


  • AI陪伴與互動的細分類型與需求聲量

陪伴類型 

討論次數 

說明 

社交互動 

1,088 

AI 聊天、伴侶型應用,核心需求 

個人助理 

454 

陪伴功能與日常助理交疊,提醒與支援 

內容生成 

413 

AI 角色扮演、虛擬形象生成,提升沉浸感 

金融互動 

299 

與虛擬經濟掛鉤,如虛擬禮物、代幣互動 

  • 洞察:

    • 從陪伴到角色扮演:用戶期待 AI 不只是聊天,還能扮演特定角色。

    • 從個體到社群:陪伴 AI 延伸到Discord、社群互動場景。

    • 從情感到經濟:陪伴與虛擬禮物、代幣結合,開啟「陪伴即商機」的新模式。


三方向,把 AI 產品做對


  1. 精準切口:別做「大助理」,要做「小解法」

產品類型 

錯誤做法 

正確做法 

具體範例 

個人化助理 

泛用功能 

專攻某一工作場景 

客戶服務回覆助理、內部知識搜尋助理 

生產力工具 

全面性功能 

鎖定一個高頻痛點 

行銷簡報生成器、會議紀錄摘要工具 

陪伴互動 

僅聊天功能 

針對特定族群 

學生學習伴侶、銀髮族健康陪伴 

  • 核心原則:先找到明確的「起手式」,比追求大而全更快能打中需求。


  1. TA 分層:誰會用 ≠ 誰會付錢


客群特徵 

付費意願 

市場規模 

代表族群 

變現模式 

產品策略 

高付費意願 

高 

小 

自由工作者、專業人士 

訂閱制 

馬上買月費 

中付費意願 

中 

大 

中小企業與部門團隊 

團隊方案 

需要套件與帳號管理 

低付費意願 

低 

大 

大眾用戶/Z世代 

內購模式 

靠遊戲化或內購經濟變現 

  • 核心原則:不同客群,對應不同商業模式。


  1. 話術升級:用數據而不是口號

話術類型 

策略重點 

實際範例 

時間型 

量化時間成本 

「每天平均 3 小時花在回信?AI 一鍵幫你處理!」 

效率型 

強調普遍痛點 

「80% 企業員工認為簡報最耗時,我們讓它變 5 分鐘工作。」 

情感型 

數據支撐需求 

「Z世代 60% 曾表示想要 AI 陪伴,這就是他們買單理由。」 

  • 核心原則:話術要以數據支撐,用戶聽到才會覺得「這是真的需求」


從焦慮痛點,找到你的AI應用切口


要推出下一個爆紅的 AI 應用,你不需要追逐所有功能,而是要先看懂「哪一個焦慮正在被放大」,再用一個功能把它解決。具體做法是:


  • 產品切口 → 聚焦一個細節痛點,而不是做大而全。

  • TA 分層 → 誰會用不等於誰會付錢,必須對應正確的變現模式。

  • 話術設計 → 別喊口號,要用數據支撐,讓用戶覺得「這是真的需求」。


對你來說,最重要的不是去模仿當紅AI應用,而是能在自己的產業中,找到一個「時間焦慮、效率焦慮、孤單焦慮」下的具體痛點,並推出最先解決痛點的小解法。


因為,真正能爆紅的AI應用,不是功能最全,而是誰最快、最精準地把用戶的焦慮,成功轉換成付費理由。


  • 數據來源說明:

    • 消費者 AI 應用期待分析|SoWork

    • 來源:2025/09/02~2025/09/15 全球網路輿情,針對「AI tools, personal AI, AI assistant」等關鍵字的討論,並聚焦於其中 44,750 則提及消費意圖的輿情資料,進行主題標籤(Thematic Tagging)分析。

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

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