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「應援無人機」到「品牌推廣」:自願分享的3個心理公式

  • 作家相片: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   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  • 5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ree

你好,我是 SoWork 的王俊人。

最近你可能也刷到:

粉絲在演唱會現場,用無人機排出應援訊息,把支持行為變成一場視覺儀式。


從集資、買代言,到手幅、無人機——

這些高參與度的粉絲行動,背後揭示了一個對品牌更重要的現象:粉絲不是被動消費,而是主動推廣。


SoWork 分析全球超過 10 萬則追星與應援討論後發現:能讓粉絲願意投入時間、金錢與創意的,是三種關鍵心理驅動。


1. 影響被看見(45%)

粉絲在意的是「我的支持有沒有產生實際影響」。

集資讓看板點亮、刷榜讓排名上升、甚至能在天空排出無人機訊息——

當成果能被看見、被量化、被呈現,投入就會自然持續。


2. 一起完成的成就感(32%)

追星是一群人的行動。

穿同款、統一標籤、共同完成一場大型應援,

他們獲得的不是實體物品,而是:「我們一起完成了某件重要的事。」


3. 情感的具象化(15%)

周邊與應援物,是情感的延伸:

小卡是擁有、代言品是連結、燈牌是支持的象徵。

當抽象的感情能被具體呈現,人更願意付出行動。


你的下一個「自願推廣」成功公式


可視化成果 + 群體成就感 + 情感載體= 用戶願意主動推廣的產品


• 可視化層: 是否讓用戶看見自己的貢獻?

• 群體層: 你是否提供「一起完成」的場景?

• 情感層: 產品是否能承載可分享的情感?


結論


粉絲經濟的核心,不是偶像,

而是粉絲透過行動獲得的「更好的自己」。


當品牌能設計:

能被看見的貢獻、能被共享的榮耀、能被具象化的情感,

用戶也會像粉絲一樣,自願投入、自願分享、自願推動你的品牌往前走。


數據來源說明:

消費者需求洞察|SoWork

來源:2025/10/20–2025/11/18 ,針對全球「"fan support", "fandom", "fan project"」等粉絲行為討論數據,聚焦 100,187 則提及應援情感的輿情資料進行主題標籤分析。


想知道你的品牌,你的產品如何成為「被主動推廣」的那一種嗎?


→預約免費 30 分鐘品牌診斷

SoWork 數據行銷|用數據看懂世界,用故事打開市場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