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稅引爆二手市場?過半消費者想省錢!品牌抓穩二手商機看這裡
- 王俊人(CJ WANG)
- 4月16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2天前

美國近期針對進口商品的全球關稅政策,正催出一波二手市場的新成長機會。根據 OfferUp 的報告,越來越多消費者為了省錢,開始把目光轉向「買得起但不一定是全新」的選項。
SoWork 認為,在這樣的背景下,品牌不能只問「怎麼讓人買第一次」,而是該開始思考:「如果他要買二手的,還會不會選我的品牌?」,藉此建立更廣泛的品牌口碑。
以下,是來自市場數據的七個觀察與建議:
一、首購二手者快速上升,品牌須重視二手市場影響力
OfferUp 的 2024 年報告顯示,35% 的消費者在過去一年,首次嘗試購買二手商品。這代表品牌影響力的入口,不再只靠新品曝光,而是包括二手市場,品牌不只要注意「消費者在哪裡看見你」,還要關注,「在誰手上遇見你」。
SoWork 建議:
品牌可追蹤自家商品在二手市場上的曝光與討論熱度,作為「延伸品牌觸點」的依據。
二、二手購物的成長,已是穩定趨勢
即使不談關稅影響,二手市場年增率已達 8%。換句話說,這是消費者主動做出的選擇,而非逼不得已。
SoWork 建議:
對高單價或高頻轉售的品類(如服飾、電子、家電),建議觀察品牌「進入二手場景的價值感」,這是設計產品與制定定價策略時,不可忽略的變項。
三、轉向二手背後的主因,是價格與生活壓力
58% 的消費者表示,因生活成本上升而轉向二手;53% 認為,二手比新品划算。這說明品牌正處在一個高敏感度的價值交換市場中。
SoWork 建議:
在溝通新品價值時,不妨放下「全新等於最好」的預設,轉而強調「價格背後的總體價值」:包含使用週期、維修支援、轉售可能性與品牌歷久力。
四、二手市場規模會更大,不是短期反應
預計到 2029 年,轉售市場將成長 55%,達 2,916 億美元,即便沒有關稅衝擊,市占率也將達到整體零售的 8%。
SoWork 建議:
這不只是通路變化,更是品牌價值如何穿越一次又一次「轉手」的競爭測驗。建議品牌定期調查消費者對品牌的「保存意願」,與「二次選擇傾向」。
五、經濟下行時期,二手市場表現更強勁
2009 年大蕭條期間,美國近 2/3 的二手商店,通報了平均 31% 的銷售成長,顯示一旦經濟收緊,這類「精算型消費」會快速浮現。
SoWork 建議:
品牌行銷人員,在重新設計「經濟保守時期」的內容邏輯與促銷語氣時,不應只聚焦打折,而是要說明「為什麼這件商品在未來,依然值得被轉手」。
六、關稅不只讓東西變貴,也讓品牌選擇被重新排序
美國服飾與鞋類進口比重極高(逾半數來自中國、越南、孟加拉)。若供應鏈因關稅產生斷層,消費者將轉向「夠用、可得、可信」的二手選項。
SoWork 建議:
品牌可運用輿情追蹤與價格敏感度調查,洞察哪些品類、在什麼價格範圍內,消費者會選擇「轉手的你」而不是「全新的別人」。
SoWork觀點|品牌行銷三方向建議:讓消費者即使買二手,也還是願意選你
提升產品的「轉售力」
建議品牌可從設計、包裝與內容語言著手,強化產品在二手市場的吸引力。如「耐用、標誌性、可收藏」,都是提升消費者二次選擇意願的語言。
不抗拒二手市場,學會參與其中
可考慮與二手平台合作,推出品牌認證或官方回收機制,提升品牌對商品流通生命周期的掌控感。
重設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角色
品牌不能只在第一次交易中出現,而應思考如何在「轉送」「回購」「轉售」這些場景中,仍然保持信任與熟悉度。
結論|在精算時代留下來的,才是值得被一選再選的品牌!
品牌需要重視二手市場,是因為它不僅能延長產品生命週期、提升品牌在不同客群中的曝光,更能透過轉售與分享,形成自然的口碑擴散。對於具有經典或限量款式的品牌而言,二手市場還能強化產品的保值性與稀缺感,進一步鞏固品牌的影響力與市場話題度,創造長期品牌資產。
而當時局變化,消費者開始用「理性」決定每一筆花費時,品牌若要想留在選擇清單上,不能只靠廣告,而是要靠「即使買的是二手,也知道選你是對的」這種信任感。
關於 SoWork 數據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Komment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