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JTBD模型,用戶一挑就是你!
- SoWork9
- 6月5日
- 讀畢需時 6 分鐘
已更新:7月24日

文章摘要
問題:產品開發會議毫無共識,部門意見紛歧,無法聚焦目標使用者與核心功能。
解決方案:導入 JTBD(Jobs to Be Done)模型,從消費者任務出發,拆解產品應解決的情境與目標。
結果:協助品牌快速聚焦功能設計與溝通主軸,明確產品定位、強化轉化率與部門共識。
適用對象:跨境電商品牌、亞馬遜賣家、產品經理、企劃部門主管、面臨決策瓶頸的中小型企業。
產品做不出共識?因為你還沒問對問題
相信你也經歷過這種情況—想打亞馬遜(Amazon)平台,但團隊根本無法聚焦產品定位,你試著開產品會議,想找出共識,卻發現:
設計提出 3 種外觀提案,但沒人知道哪種符合消費者期待。
行銷部門引用競品評價,但沒有說明那些情緒語句,背後代表什麼需求。
銷售建議打促銷,但無法指出,顧客到底為什麼要選你而不是別人。
這時候,你需要一套能「從消費者視角出發」,幫你解決「做什麼產品」這個根本問題的模型,也就是「 JTBD(Jobs to Be Done)模型 」。
JTBD模型:解決產品整合困境的關鍵
JTBD模型,是SoWork在亞馬遜4P服務中「Product 模組」的核心分析方法之一。它的目標很簡單:
「幫助你理解:消費者在什麼情境下,為了完成什麼任務,而決定購買你的產品?」
你也許會疑惑, JTBD模型是否只是消費者調查?其實, JTBD模型能做得更多,其能把商品從「產品功能組合」,轉變為「消費者任務解方」,用「使用者語言」,拆解購買行為背後的驅動力。
JTBD比傳統方法好在哪?
比起只從競品分析或功能規劃出發,JTBD模型能帶來三個明顯好處:
減少部門之間的歧見與拉鋸
所有人圍繞「釐清顧客任務」決策,而非部門目標。
讓產品邏輯自然導出價格、通路、推廣策略
由客戶任務,決定產品價值;由產品價值,決定產品定位;由產品定位,再決定品牌策略。
品牌語言與用戶語言一致,提升溝通效率與轉化率
你不再需要「包裝產品」,而是直接「說出需求本身」。
什麼樣的品牌適合用 JTBD?
如果你符合以下幾種狀況,那 JTBD 模型絕對是你的產品定位策略起點:
正準備進軍海外,但不確定該打哪種產品、哪個賣點。
團隊對產品定位意見分歧,缺乏數據佐證。
想同步優化產品、文案、通路策略,但找不到交集。
已在經營亞馬遜,但轉化率始終無法突破瓶頸。
JTBD模型分析流程:四大區塊看懂用戶任務
JTBD 模型分析,共分成:
消費者區( THE CUSTOMER )
任務區( THE JOB )
成果區( THE OUTCOME )
角色分類—功能、情緒、社會( ROLE FUNCTIONAL / EMOTIONAL / SOCIAL )
你可能會想:「產品不就是解決用戶需求?直接問『你要什麼』就好,為何分那麼細?」其實,這正是傳統產品設計最常踩的坑:
把使用者的需求當成單一願望清單,而不是任務旅程中的一部分。
JTBD模型之所以要分為四個區塊,是因為其目的,是要重建完整的消費者購買動機流程——從用戶是誰、他在哪個情境下產生需求、他想完成什麼任務,到這個任務完成後帶來什麼變化。
以下,是JTBD模型四大區塊,各自的功能與效益:
區塊名稱 | 定義 | 目標 | 實際效益 |
消費者區 | 定義使用者輪廓與語言線索 | 幫助團隊知道「我們到底是為誰設計這個產品」 | 團隊溝通基礎、人物誌輸出、避免過度泛用設計 |
任務區 | 拆解使用者當下真正要解決的任務與情境 | 把「需求」還原成「任務」,對準解決方案 | 避免功能堆砌,精準定義產品存在的價值焦點 |
成果區 | 列出任務完成後帶來的三種層次成果(功能 / 情緒 / 社會) | 幫助品牌掌握產品溝通的三大主軸 | 提升文案轉化率、社群共鳴度與產品信任感 |
角色分類 | 對整體任務驅動力進行 Functional / Emotional / Social 分類 | 決定產品設計主軸應偏重哪一種需求訴求 | 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與設計方向清晰度 |
簡單來說,JTBD模型,不是列出顧客「想要什麼」,而是協助品牌判斷:「我們該幫顧客完成什麼任務?要如何設計產品,才能精準協助客戶完成任務?」
這樣的結構,能讓你從產品定位、功能設計、溝通語言到通路選擇,每一環節都圍繞「任務驅動」作為決策核心,真正做到從使用者出發,從而建立部門共識。
實際案例:SoWork如何用JTBD模型,分析助眠產品客戶
(JTBD分析模板)
在這個段落,將以助眠產品的客戶為例,說明SoWrok的JTBD模型分析流程:
消費者區:理解真實用戶輪廓與語言
欄位 | 資料來源 | 範例內容 |
用戶輪廓 ( Customer Segment ) | GWI、社群帳號標籤 | 壓力型上班族,30–40 歲女性 |
代表語句( Main Quote ) | BrandMentions、Dcard | 「我下班根本睡不著,腦袋停不下來」 |
興趣關注( Interests ) | 熱詞雲(Tag cloud) | 情緒穩定、掌控生活、療癒場景 |
痛點( Pains ) | 留言與負評評論 | 「吃了沒感覺」、「越吃越焦慮」 |
期待收穫( Gains ) | 高分評價語句 | 「放鬆到很快就睡」、「不會口乾」 |
所得結論:
這群人,是在尋求「幫助我快速脫離壓力狀態、重啟身心」的安心感。
任務區:回到購買背後的任務本質
欄位 | 範例內容 |
使用者想完成的任務( Job to Be Done ) | 幫助我在晚上入睡,不再腦袋空轉 |
使用情境( Situation / Context ) | 白天工作焦慮,睡前時間有限,無法長時間放鬆 |
所得結論:
產品應往「快速見效」、「不打擾作息」的方向設計。
成果區:分層理解顧客的滿足成果
分類 | 結果 | 關鍵字 |
功能成果(Functional) | 10 分鐘內進入睡眠狀態 | 快、準、穩、省 |
情緒成果(Emotional) | 有一種「被接住」的感覺 | 放鬆、安心、安定 |
社會成果( Social ) | 家人更放心、不被同事說沒精神 | 體面、被理解、有精神 |
所得結論:
從文案、包裝設計到亞馬遜商品頁呈現,都應讓使用者一眼就感受到:「這就是為你當下生活節奏與壓力設計的產品。」
角色分類:明確定義產品設計主軸
分類 | 關鍵詞 | 是否作為主軸訴求 |
功能(Functional) | 快速、穩定、方便 | ✅ 是,作為主要訴求方向 |
情緒(Emotional) | 安心、放鬆、減壓 | ✅ 是,做為語言與情境主軸 |
社會(Social) | 體面、推薦、趨勢 | ⚪ 非主軸,建議於社群或評論中輔助呈現 |
所得結論:
這不是一款「跟風商品」,而是一款結合「具體任務功能+情緒安定」、貼近真實情境的助眠解決方案。
JTBD模型分析,使用哪些資料庫?
JTBD區塊 | 主要使用數據庫 | 用途說明 |
消費者區 | GWI、Amazon Review、OPView | 拆解用戶輪廓(Customer Segment)、收集高情緒語句(Main Quote)、抽取用戶偏好與熱詞(Interests)、擷取使用者痛點與期待(Pains/Gains) |
任務區 | GWI、Amazon Review、YouTube | 探索用戶任務語句(Job to Be Done),結合使用情境(Situation / Context),由社群語料與評論推導消費驅動邏輯 |
成果區 | Meltwater、OPView、SoWork自建語意模型 | 分析任務完成後帶來的功能、情緒、社會性成果(Outcome),並結合語句語意進行分類與整理 |
角色分類 | SoWork 自建模型(語句情緒分類器+分類引導邏輯) | 根據 Outcome 語句,進行功能/情緒/社會主張分類,對應產品設計與溝通策略重心判斷 |
歡迎免費預約 JTBD × 產品決策諮詢
如果你也正卡在「到底該做什麼產品?怎麼讓部門有共識?」的困境,歡迎免費預約 SoWork 的產品任務健檢諮詢,我們幫你你解析:
📌 拆解顧客購買任務與決策情境
📌 盤點亞馬遜市場的熱賣規格與任務對應產品組合
📌 找出你產品真正該聚焦的功能、情緒或社會任務成果
本篇為 SoWork的Amazon 4P 數據服務中, 【Product|做產品】模組的子文章之一。我們協助品牌透過 JTBD 任務模型,整合產品決策、共識管理與敘事設計,幫助你規劃出一條最清晰的路徑,做出真正會賣的產品。
關於 SoWork 資料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