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稅動盪,印度市場該壓嗎?
- SoWork9

- 7月1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已更新:7月22日

文章摘要
問題:面對美國關稅變動,不確定應優先布局哪個替代市場,特別是是否該投入印度。
解決方案:解析Kantar印度中產階級報告關鍵數據,協助品牌理解印度市場潛力。
結果:提供具體數據依據,包括消費類型、族群變化與潛在購買力,幫助品牌判斷是否適合進軍印度。
適用對象:出口品牌決策者、跨境電商主管、國際行銷人員,尤其是對「市場跟風派」族群關注的企業。
當川普關稅政策壓頂,許多跨境品牌開始思考美國之外的替代市場。問題來了:「如果不能先攻美國,我該做東南亞、歐洲,還是轉向印度?」
SoWork為大家解讀Kantar的《How to win the new Indian middle class》報告,為想做決策的品牌主說明「該不該把錢、人、時間投入印度市場?」
重要數據精選:印度中產階級正在發生的五件事
根據Kantar的報告,以下是你需要注意的數據:
家庭縮小化:
小家庭佔比已超過50%,人均消費是大家庭的2倍。
消費轉向「價值感」:
SUV 印度市佔率已占乘用車近 2/3,同時快銷品銷量卻難以快速增長,顯示中產消費者正從「便宜實用」,轉變到「值不值得我花錢」。
Z世代消費爆發中:
2035年Z世代支出預估將達1.8兆美元。
女力自主購買崛起:
女性持有金融工具的比例,從14%飆升至39%。
信仰與消費融合:
像Maha Kumbh(大壺節,印度教徒的朝聖活動,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集會)這樣的宗教活動,可創造3兆盧比(約新台幣1022億元)的消費規模。
當前印度中產階級的三股新消費力量
新個體:從家庭決策轉向個體決策
品牌若仍以「全家需求」為溝通核心,將逐漸失效。消費正轉向「個體賦能」,特別是小家庭主婦、GenZ 男性、女性職場新人。
這代表,產品要「針對個人需求設計」;廣告內容要「針對特定群體規劃」;產品使用情境要「貼近個人生活」。
新價值:從CP值,轉向「值不值得」
SUV 熱賣、快銷品銷售增速下降,顯示消費者願意花大錢,但要「買到價值感」。
這對品牌而言是一個明確訊號:不要一味降價,而要升級價值敘事。
新界線:文化傳統與現代慾望共存
宗教節慶、K-Pop、精緻飲食、金融投資並存於同一位消費者身上。「混搭價值觀」就是行銷策略的起點。
品牌若只押一邊(傳統 vs 現代),都可能踩雷。
決策建議:怎麼判斷「印度是否能做」?該怎麼做?
如果你正在考慮:我是否該選印度作為替代市場?請先自問以下三件事:
你的產品是否能提供「個人化價值」?
印度中產關心的是「這個產品對我有用嗎?能讓我變得更好嗎?」
行動建議:
拆解使用情境:針對小家庭、個人通勤、女性生活管理等場景,重構產品使用方式與強調功能。
加上自我提升語言:在包裝與文案中加入「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」、「讓你輕鬆掌控生活」等賦能語句。
觀察口碑熱點:關注社群中印度用戶如何談論「效率」、「自我成長」、「生活品質」,用這些語彙調整產品描述。
你的品牌能否處理「價值感」而非價格戰?
成本再低,也比不上人家一句「這值得我買下去」。
行動建議:
建立價格對應的價值論述:不只是寫「優惠價」,而是明確說出「為什麼這個價錢合理」(例如:更耐用、更節能、有售後保障)。
加入「升級感」要素:即便是基礎款,也設計一兩項明顯高級感特徵(如包裝細節、智能功能、品牌故事),讓價格看起來「划算而非便宜」。
引用同價位比較:用當地競品對比圖明確指出「多一點點錢,換更好選擇」。
你的敘事有文化分寸與心理穿透力嗎?
印度消費者已不是靠折扣打動,而是要能「懂他在意什麼」。
行動建議:
避免文化誤踩雷區:不要貿然使用宗教象徵、家庭角色翻轉情節,先確認當地社群接受度與回應。
強化情緒價值連結:用「照顧家人」、「自我實現」、「為孩子著想」等文化共感詞語,貼近消費者內心決策理由。
區分市場溝通語氣:在北印與南印、都會區與鄉鎮所使用的圖像、語言、風格要做微調,不可一套打全國。
跟風可以,但不能盲目
印度,不是一個可以一夜暴紅的替代市場,但它是一個結構正在重組、價值正在浮現的中產引擎市場。若要進入印度,搶攻中產階級,你需要真正看懂變化的結構,並做出戰略部署。
所有產品、品牌、廣告與通路策略,若要從印度中產階級獲利,最核心的方向只有一個:以消費者價值觀為中心,重建產品與品牌的意義。只要你的決策能回到這個核心,就有機會從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新中產群體中,獲得真正長期的回報。
如果找 SoWork 做印度市場調查,我們能給你什麼?
SoWork 並不是只給你幾份報告,而是讓你用最短時間、最低成本,排除錯誤選擇、鎖定高潛市場。我們會幫你做到:
用 GWI × Helium10 整合數據,找出你該進哪個城市、打哪一群中產。
用「價值主張圖」與語意分析,拆解你的產品在印度會不會被買單,為什麼會/不會?
建立針對特性群體的專屬人物誌與行銷語言,讓你的廣告、通路、定價不再猜。
用 GAIN/PAIN 模型評估市場投資順序,幫你明確「先做哪裡、後做哪裡」。
聯絡SoWork ,我們用堅實的數據,幫你少走錯一步。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