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步驟打進二百億企業採購商機
- SoWork9

- 8月1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
換說法、換場景、換包裝,就能切入辦公室通路
你是否也這樣想過:「產品還行、價格也合理,可是怎麼現有通路一直打不開?」
面對社群平台變貴、電商廣告見效慢,你可能開始在想「如何開發新通路」的問題。但除了原本的電商平台,產品還能去哪裡賣?要怎麼進去?從哪裡開始試?
這時,別急著砸錢換產品。當大家都在問「現在有什麼新的銷售管道?」,SoWork數據團隊觀察到一個極具擴散力的「隱形冠軍通路」,正悄悄冒出頭——辦公室。
繼上一篇〈辦公室成隱形產品銷售突破口?〉文章後,SoWork將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你,如何用六個步驟,打入規模達200億新台幣的辦公室通路!
數據已經證明:B2B2C 是下一波潛在成長點
來自美國企業餐飲平台ezCater在 2025 年的職場調查顯示:
76% 的上班族已被要求回辦公室。
44% 的人認為,公司沒有提供足夠的返回辦公室福利。
55% 的員工,希望公司提供更多福祉措施,其中「食物」是最受期待項目。
86% 的 Z 世代認為「公司供餐=職場變好」。
85% 的 Z 世代認為,「在職場有朋友」能提升投入感。
而根據 Edenred 估計,在台灣,光是企業的員工福利採購(團膳、禮盒、節慶贈品),一年就超過 200 億新台幣!
這些數字背後的意思很簡單:企業空間,已不只工作場域,而是廣告成效差的替代方案中,一個被嚴重忽略的消費空間。
如何開發新通路?SoWork六步驟帶你打進2百億商機
要成功切入辦公室通路,你需要系統化的策略。SoWork將策略拆解為六個環環相扣的步驟,從觀念轉換開始,層層推進,直到企業端真正採納產品為止。
切換思維:從 B2C 轉為 B2B2C
你終究想服務的是個人,但要讓產品進入辦公室,必須先理解企業的購買邏輯。你的目標是找到新客人(員工),但決策者往往是行政、HR、甚至老闆。
策略建議:調整命名語言與包裝用途,讓 HR 有明確的報銷理由,如:「部門共享零食」、「專案慶功組」。
鎖定場景,而非族群
過去的行銷習慣是鎖定性別、年齡、身份;但在辦公室場景中,情境的力量遠大於族群的分類。午後的注意力疲乏、會議前的緊繃情緒、週五的慶功期待,這些都是能讓產品發揮價值的切入點。
策略建議:從「這是給誰的」轉換為「在什麼時候最適合使用」,讓產品自然嵌入辦公生活節奏。
挑對通路,比曝光更關鍵
曝光可以帶來流量,但通路才決定是否能留下。尤其對企業場景而言,比起短暫曝光,可持續、可複製的採購管道更具價值。
策略建議:優先盤點共享辦公室業者、福利平台、企業採購專員等窗口,建立進場合作機制,縮短進入流程。
重寫產品用途敘述
商品不必重做,但語言必須轉譯。產品在辦公室中,扮演的是角色,不只是功能提供者,而是情境促動者。
策略建議:明確定義產品的「辦公角色」,如:
點心 ≠ 食物,而是「團隊凝聚的小型儀式」。
桌上擺飾 ≠ 裝飾品,而是「打開陌生人對話的開關」。
準備企業端提案包
企業採購並非感性購買,而是利益交換。你要提供的不只是商品資訊,而是一份「可說服內部的提案語言」。
策略建議:將產品重新包裝為「Z 世代福祉提案」、「職場文化升級提案」、「共享時刻提案」,並整合成一頁式簡報,讓行政能直接帶去報告或提案會議使用。
測試產品的社群擴散力
在辦公室生態中,一個產品能否「留下來」,不只取決於功能好壞,更關鍵的是能否觸發社群分享。
策略建議:回頭檢查產品是否具備以下三種擴散特質:
被拍照(視覺吸引)
被討論(情境話題性)
被轉送(共享動機)
從「場景痛點」出發,成功打造辦公室通路
產品要能真正能穩定進入辦公室場景,需要有對使用情境的深刻理解,與清晰部署。SoWork觀察到,企業端的需求與B2C完全不同:產品不能只是「好用」,還要能解決日常協作、空間氛圍、社交互動等辦公室情境中的具體痛點。
為了解決以上問題,你不需要為了辦公室市場重新發明產品,而是可藉由重新定義自己產品的用途與角色,從說法、包裝、使用場景,到提案語言,建構一整套「能說、能用、能賣」的落地架構。你可以思考:
怎麼讓產品看起來值得HR採購?
怎麼包裝成促進員工交流的媒介?
怎麼設計成能被留下、被拍照、被分享的社群素材?
如果你希望產品不只是進得去辦公室,還能留得住,以上針對辦公室通路的六步策略,值得你從今天就開始嘗試。
SoWork GAIN/PAIN 通路評估分析:選對最適合的通路切入點
當你面臨「該先從哪個通路開始?」的最終抉擇時,SoWork 的 GAIN/PAIN 分析正是為此而生。它能幫助您客觀比較不同選項的潛力與風險,將有限的資源,投注在成功率最高的突破口。這套方法,能幫助品牌以數據視角,拆解每條通路的:
市場潛力(GAIN):
用戶是否熱衷該品類?通路聲量與平均售價是否有利可圖?
進入障礙(PAIN):
進入成本高不高?技術、人力、物流、法規是否易於啟動?
競品策略參考:
競爭品牌在該通路的定價、促銷、轉化成效如何?
內部資源可行性:
你目前的內容產能、供應鏈與行銷團隊是否足以支撐切入?
透過這種盤點方式,你就能快速排出優先順序,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有機會成功的切入點,真正做到:「不是每條通路都做,而是做對的那條,並走得久、走得穩。」
想知道您的品牌,最適合的下一個通路是哪裡嗎?不妨聯繫SoWork,讓我們用數據分析,為您找出下一個真正的藍海。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