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品牌3階段×分銷密度表,看懂通路選擇

  • 作家相片: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    SoWork 全球數據研究團隊
  • 9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面對 momo、Amazon、Shopee 等數據混亂,品牌最怕資源分散卻無法聚焦。本文用密集度策略分析,帶你看懂品牌 3 階段 × 分銷密度表,並結合電商數據庫、社群聲量、ERP 與調查工具,建立通路矩陣表,幫助資源混亂者整合資訊,找到最適通路進攻點,解決跨境電商如何選通路的大問題。

文章摘要:

  • 核心問題:跨境品牌最困難的不是缺通路,而是通路太多、資料太亂,導致無法判斷跨境電商如何選通路。

  • 關鍵洞察:通路多不等於好,真正的問題是品牌在不同成長階段,應該選擇不同的分銷密度。若缺乏密集度策略,容易出現兩大風險:新創品牌被低價平台稀釋形象、成熟品牌被單一通路綁死利潤與資料。

  • 核心策略:透過「密集度策略分析」,整合電商數據、聲量、利潤與調查,建立通路矩陣表,用可控性、利潤率、覆蓋力、轉換率選出最佳通路。

  • 立即行動:善用評估表收斂資訊,依品牌階段調整通路節奏,讓有限資源集中發揮最大效益。


跨境電商如何選通路?密集度策略幫你整合分散數據


對正在找通路的跨境品牌來說,最痛苦的不是「沒有通路」,而是通路太多,不知如何選最佳進攻點。momo 的銷售報告、Amazon 的退貨率、Shopee 的點擊率、自家 ERP 的毛利數據,全部堆在桌上,最後卻沒辦法回答最核心的問題:跨境電商如何選通路?


這正是「密集度策略分析」能幫你解決的關鍵痛點。它不是讓你再多做一堆表格,而是幫你把分散的資訊整合,收斂成一張清晰的通路地圖,讓有限的行銷資源發揮最大效益。


遇到什麼情況,應該思考密集度策略?


如果你遇到以下狀況,就應該啟動「密集度策略」評估流程:


  • 新產品開發完成,但不知道該先上哪個通路:momo?全聯?自有電商?

  • 品牌進入擴張階段,但行銷預算有限,需要釐清哪類通路效益最高。

  • 想從代工轉型為品牌,需建立一套能「穩定成長、又能保護形象」的上架路徑。


這些問題本質上都與「通路選擇」與「佈局密度」有關。透過密集度策略,品牌可以有系統地判斷應該合作多少通路,以及該選擇什麼型態的夥伴。


什麼是密集度策略?為何對通路選擇這麼關鍵?


密集度策略(Distribution Intensity Strategy)是通路管理中的核心理論之一,源自行銷學界對「分銷強度(distribution intensity)」的探討,主要依據三種模式做分類:

分銷策略 

說明 

適用產品/品牌 

密集分銷(Intensive) 

與大量通路合作,提高覆蓋率與市占率 

飲料、零食、日用品(FMCG) 

選擇分銷(Selective) 

精選少數高品質通路,兼顧覆蓋與形象 

美妝、家電、家具等中價品牌 

獨家分銷(Exclusive) 

指定單一或極少通路合作,強化品牌控管 

精品、汽車、藝術品 

以上三種策略的差異,在於「通路數量 × 品牌控制力」的平衡點:


策略比較 

覆蓋率 

品牌控制 

通路利潤 

成本結構 

密集分銷 

高 

低 

低 

廣泛投放,高曝光成本 

選擇分銷 

中 

中 

中 

需溝通合作、分潤合理 

獨家分銷 

低 

高 

高 

高議價力、高維護成本 

而要選擇哪一種策略,取決於你「品牌的成長階段」與「產品的消費行為特性」。


案例:不同品牌階段,對應分銷策略選擇


品牌的通路選擇,並不需要一次做滿,而是要根據成長階段,選擇適合的分銷路徑:

品牌階段 

建議策略 

理由 

新創期 

選擇分銷/獨家分銷 

建立形象與品牌調性,降低管控風險 

成長期 

密集分銷+關鍵電商 

放大流量與市佔,快速擴張轉換點 

成熟期 

精選分銷搭配自營 

提升單店效益,整合利潤與資料掌握權 

以下,提供知名品牌案的分銷策略參考:

品類 

常見策略 

代表品牌 

飲料食品 

密集分銷 

可口可樂、養樂多 

美妝保養 

選擇分銷+電商 

Kiehl's、Innisfree、蘭蔻 

精品 

獨家分銷 

Hermès、CHANEL、Tesla 

家電3C 

選擇分銷 

Dyson、Logitech 

密集度策略分析中,用到的數據庫與工具


本策略可以結合多種資料來源,建立更精準的通路選擇評估模型:

資料來源 

工具 

功能說明 

電商數據庫 

Helium10、Keepa 

查詢商品在各平台價格密度、銷售趨勢 

社群聲量分析 

Meltwater、Brandwatch 

分析品牌與競品在各通路的提及頻率與口碑情緒 

通路利潤與分潤資料 

內部ERP/顧問報告 

各通路營運成本與返利機制分析 

使用者調查 

Google Form、SurveyCake 

蒐集消費者通路偏好、購買行為頻率等 

  實務上,SoWork建議使用「通路矩陣表」進行評估:以可控性、利潤率、覆蓋力、轉換率等因子交叉比對,形成每個通路的加權總分。


想知道你的產品適合哪種分銷策略嗎?


SoWork協助過多個品牌設計「通路成長地圖」,並用實際數據模型,做出能兼顧利潤與成長的策略判斷。 我們提供以下服務:


  • 建立通路密集度評估表格

  • 協助你對比現行通路表現與潛在選項

  • 共同打造從選擇分銷,到密集鋪貨的成長節奏



本文為 SoWork 亞馬遜 4P 數據服務中【Place|找通路】模組的子文章之一。 SoWork 亞馬遜 4P 數據服務,讓你不必分身解決產品、價格、通路、推廣四頭馬車的拉扯,而是用一套清晰策略架構,整合團隊、集中資源,進攻最能獲利的市場。

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 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


SoWork 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 250 億筆數據,運用 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