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被小圈圈記住,比一堆廣告有效

了解如何用小眾策略統一品牌語言,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,消除內部溝通混亂,讓消費者快速記住你的品牌,打造一致性與高黏著度。

(圖片擷取自Pexels)


文章摘要

問題:品牌素材與文案各說各話,消費者記不得品牌。

解決方案:從小眾社群語言出發,統一訊息焦點,強化品牌定位。

結果:提升品牌被記憶度與消費者黏著度。

適用對象:有定位焦慮的品牌負責人。


你的廣告很多、但沒人記得、品牌定位亂了套?


你是否也有以下問題?


品牌做了一堆素材、請了很多KOL、文案寫得又新又潮——但到了電商頁面、廣告投放、社群貼文,消費者卻記不起你是誰。


這不是創意太少,而是內部行銷、電商、設計、社群都各說各話,導致品牌不只無法被記住,更會陷入定位焦慮:到底我們該說什麼?才是對的語言?


一位知名TikTok行銷網紅Robyn Delmonte,最近提供了一個全新思路:


你應該從「小眾族群」(niche community)出發。


趨勢洞察:走小眾市場,品牌定位更有望獲得突破


《Axios》報導,知名創意顧問、 TikTok行銷網紅 Robyn DelMonte(又名 @GirlBossTown)在「坎城國際創意節」(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)受訪表示: 


在一個訊息極度個人化,與微型社群高度活躍的時代,專注小眾市場的消費品牌,將能脫穎而出。(In an era of hyper-personalized feeds and hyper-engaged micro-communities, consumer brands that go niche will break through.) 


這個說法,顛覆了數十年來的傳統觀念,即大規模宣傳,和大眾吸引力,是實現成長的最快途徑。 


然而,根據策略傳播公司Confidant和行銷洞察平台Vytal的研究,數據也為DelMonte的發言背書: 


  • 88%的美國人活躍於小眾社群。 

  • 45%的Z世代、千禧世代和X世代表示,他們與小眾社群的聯繫,比與主流文化的聯繫更緊密。 

  • 約有半數受調者表示,他們傾向於迎合特定興趣的品牌。在Z世代中,此比例上升至53%。 

  • 51%的人表示,成為品牌社群的一部分很重要;53%的人則更可能嘗試社群推薦的品牌。 


DelMonte舉例:大品牌如Gap,就曾選擇與一位專門試穿帽T創作者合作。他的所有社群內容創作,單純就只是試穿帽T,並找出最好穿的款式。最後,Gap與這位創作者共同設計了最新的帽T,並透過他的小眾受眾,延伸品牌影響力。 


DelMonte表示,和小眾社群合作,正是成熟品牌應該做的事,甚至受眾也想深入了解,他們最喜歡的品牌是如何運作的。但若品牌想找到這些特定受眾,並與合適的小型創作者合作,就必須先深入理解他們活躍的網路生態與社群。 


縮小訊息焦點,反而是放大品牌影響力的起點 


DelMonte的核心觀點,可濃縮為三點: 


  • 專注小眾社群,精準傳遞品牌訊息。 

  • 了解小眾社群的生態和語言。 

  • 品牌不是小眾創作者的雇主,而是合作對象。 


因此,有定位焦慮的品牌,可以嘗試從「說給誰聽」開始,找出想針對的小眾群體,了解他們的語言與需求,進而和小眾社群的KOL合作,藉此建立品牌影響力。 


小眾策略如何解決內部協調問題?


傳統品牌管理,和小眾策略的差異如下:


  • 傳統狀況:

    • 各部門 → 各自的語言標準 → 訊息分散,品牌定位失焦

  • 小眾策略:

    • 目標小眾社群語言 → 統一品牌語言標準 → 各部門對齊執行,品牌定位一致


傳統品牌管理中,往往出現「各部門各自使用自己的語言標準」的情況:行銷強調創意、設計堅持美感、業務關注成交語言,結果導致品牌訊息分散、消費者難以形成一致印象。這種狀態下,即使投入再多的預算,品牌聲音也會被稀釋在各種不協調的溝通中。


相對地,採用小眾策略的品牌,會先鎖定目標小眾社群,研究並萃取其自然語言,接著把這套語言標準化為品牌溝通基準,作為跨部門執行的共通依據。如此一來,無論是社群貼文、廣告素材、電商頁面或公關稿件,都能圍繞同一語義核心,讓品牌在不同接觸點都展現一致性,快速被消費者記住並產生連結。


實務執行三步驟:從小眾語言出發,統一品牌聲音


以下三個步驟,能協助品牌從目標小眾的語言切入,建立跨部門一致的溝通標準:


  1. 聚焦利基受眾語言

    • 當品牌明確定義「我們要用健身新手的語言說話」而不是「用專業語言說話」時,各部門才有具體參考標準,減少彼此認知差距。

    • 執行方法:

      • 深入目標小眾社群,收集他們的真實對話。

      • 建立「社群語言手冊」供全公司參考。

      • 聚焦觀察自然出現的詞彙,避免使用企業包裝語。

    • 內部協調效果:

      • 消除「風格部談創意、行銷部談轉換、KOL部談聲量」的分裂語境,讓各部門能在相同語言架構中協作。

  2. 設計品牌「記憶主題詞」

    • 當所有部門都必須讓產出內容「回扣到同一組主題詞」,自然會在執行前互相確認,避免各自為政。

    • 執行方法:

      • 先完成這個句子:「如果目標社群只能用一句話記住我們,那句話是______」

      • 將這句話放入Banner、貼文、簡介、廣編、影片片頭等所有輸出中。

      • 規定所有內容必須呼應相同語義輪廓。

    • 內部協調效果:

      • 建立跨部門的共同檢核標準,讓每個單位在產出前有一致的判斷基準。

  3. 小圈圈測試,建立回饋循環

    • 當各部門能共同看到「我們的語言在目標社群中獲得正面回應」時,會增加團隊合作的成就感與信心。

    • 執行方法:

      • 先在2-3個小型社群測試語調與訊息。

      • 觀察微型創作者、忠實用戶的自發表達反應。

      • 將最有共鳴的語句標準化,擴散至全通路使用。

    • 內部協調效果:

      • 透過外部小圈圈的正向成果,促進內部對同一語言方向的認同與持續執行。


三個關鍵自檢問題,確定團隊聚焦同一小眾


在執行策略前,品牌需要誠實回答:

  1. 我們想打動的,是哪一群人?

    • 不是「25-45歲女性」,而是「關注環保的新手媽媽」

    • 不是「年輕消費者」,而是「喜歡日系穿搭的學生」

  2. 他們平常怎麼說話、信任誰、排斥什麼?

    • 分析他們的語言習慣和價值觀

    • 找出他們信任的意見領袖

    • 識別他們反感的表達方式

  3. 我們能不能用他們的語言,說一句讓他們記住我們的話?

    • 用受眾的詞彙重新包裝品牌訊息

    • 在小眾社群中測試這句話的反應


訊息不必大聲,但一定要一致


小眾策略的真正價值,是從「各部門優化各自指標」,轉向「全公司,共同服務一個明確的外部社群」


當你的品牌語言,能在一個小眾社群裡被記住並轉述時,這不只是外部影響力的開始,同時還是內部協調一致的成果,你的品牌定位,也才會真正開始落地。




關於 SoWork數據市調 | 用數據看懂世界、以故事打開市場  


SoWork 是專注於出海行銷決策的數據市調團隊,整合年度更新的 250 億筆數據,運用 100 種決策模型,協助品牌洞察市場機會、描繪目標用戶、制定產品與定價策略,快速在全球市場找到適合的位置。成立以來,我們持續協助品牌以數據看懂世界,以故事開啟市場。 


Comments

Rated 0 out of 5 stars.
No ratings yet

Add a rating

定期獲取來自全球多元數據源的市場趨勢與洞察

感謝訂閱!

摘星社群行銷公司 copyright Ⓡ2025

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68號5樓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