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在商業競爭的世界中,企業總在尋找提升競爭力的祕密武器。介紹過理念標竿和戰術標竿之後,我們將介紹新的利器——競爭標竿。對於希望從競爭對手身上,學習成功法則的企業來說,競爭標竿將你穿越迷霧,找到在商業戰場中突圍的靈感。
競爭標竿:以用戶的眼睛看世界
競爭標竿的核心,是從用戶的視角,尋找真正的競爭對手,而不僅僅依靠企業自己定義的名單。畢竟,企業心中的競爭對手,未必是用戶實際考慮的品牌。如果忽略了這個視角,企業可能會把行銷資源投入錯誤的戰場,錯失良機。因此,企業必須了解消費者的選擇標準,了解他們如何權衡不同的品牌。
競爭標竿決策模型:用戶視角的競品分析
要有效地實施競爭標竿決策模型,其核心在於從用戶視角出發,透過數據分析,找出消費者心中的競爭品牌。接著,再深入研究這些競爭品牌,以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,並在市場中找到突圍的機會。
以下,是競爭標竿決策模型的實施步驟:
選擇對象:
內部觀點:由企業內部的決策者,分別列出競爭對手的名稱,並說明選擇這些品牌的原因。
外部觀點:透過大數據探勘,了解企業自己定義的競爭者,與消費者視角的競爭者有何差異。
優先順序:將所有品牌按照聲量高低與流量高低進行定位,優先觀測聲量高且流量高的品牌。
以下是競爭指標企業排序矩陣,以供篩選優先的觀察對象:
自媒體數據:
限定在過去一年的數據中,從官方網站、自有社群媒體中,抓取內容數據。
慣用詞彙研究:
產品訴求表:將單一競爭指標企業的產品訴求,按照出現頻率整理成個別的表格。
行業訴求表:整合所有競爭指標企業的訴求後,列在同一張表格上。
分析與建議:
找出差異點:對比企業本身的現有訴求,整理與同行之間相同和相異之處。
深入溝通:針對相同的訴求,思考如何溝通得更細節。
簡化溝通:針對相異的訴求,練習如何說得更精簡。
案例對象:尋找訴求突破之道的巧克力品牌

(圖片擷取自Unsplash)
一家製作流程為Bean to Bar(一種由巧克力製造商,控制從採購可可豆,到生產消費者巧克力的商業模式)的巧克力品牌,剛進入美國市場時,發現自己的營銷佈局和產品,與市場上其他品牌相似,難以突破成長瓶頸。該品牌希望透過市場數據,找出凸顯該品牌與其他競爭對手與眾不同之處,並改進營銷和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。
此案例,便可使用「競爭標竿決策模型」,研究競爭對手的優勢、弱點和市場策略,並獲得對自身特色的洞察。
該品牌的操作流程如下:
重新檢視產品訴求
進入陌生市場前,必須反思品牌的產品訴求,並利用行業訴求表激發靈感,分辨哪些訴求可行、哪些不可行,與品牌現況對照後尋求答案。
從競品中篩選三大面向,比對訴求
分析團隊從十個巧克力競爭品牌中學習,歸納出「產地制程、風味體驗、服務應用」三個特色,作為未來在對消費者溝通產地直送巧克力時的重點。
訴求差異化:
針對共同面向:深入挖掘品牌故事。
對於差異面向:僅強調表層特色即可。
巧克力品牌定位與困惑
這是一個來自小鄉村、產地直送的巧克力品牌,習慣溝通原產地特色、巧克力風味及檔期活動。
傳統溝通方式,使品牌難以評估哪些活動該繼續、暫停或放大,而行業訴求總覽圖,能讓這些疑惑迎刃而解。
解答—挖掘服務應用中的獨特特色
節日檔期產品:
該巧克力品牌,不同於競爭者,會以創新概念設計巧克力禮盒(如派對包、啤酒概念),展現反骨精神,成為宣傳重點。
品酒會:
品牌會積極結合品酒活動,推廣最適巧克力搭配,並教授如何在品酒時品味巧克力,形成與同行截然不同的優勢。
最終策略—發展特色
透過對比共同性與差異性,該品牌成功找到了能夠進攻陌生市場、彰顯自身獨特魅力的產品訴求。
競爭標竿決策流程總結
規模標竿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學習與成長的藍圖,讓你能夠了解成功企業的發展路徑與秘訣,其流程可以總結如下:
步驟 | 說明 |
選擇對象 | 運用流量和聲量的比較,從消費者角度定義對目標的企業. |
自媒體數據 | 限定過去一年的資料中,從官方網站、自有社群媒體中,抓取內容資料. |
慣用詞彙研究 | 將單一競爭企業的產品訴求,依照出現頻率,整理成個別表格。 |
行業訴求表 | 整合所有競爭指標的企業訴求,在相同的表格上列出相同的訴求,並試圖溝通得更細節,不同的訴求,可重點溝通。 |
處方建議 | 對企業本身的既有訴求,梳理同業相同之處與相異之處,發展產品訴求。 |
透過競爭標竿研究,企業可藉此挖掘競爭對手優勢,調整自有產品溝通內容,並從自身的品牌歷史、營運活動、品牌特色中提煉出獨特故事,在競爭對手群中,找出市場突破口。
SoWork數據市調公司,利用大數據及輿情分析,以流量與聲量洞悉消費者需求,對比產業共性與差異,發掘企業獨特優勢與故事,並提供客製策略建議,協助品牌調整產品訴求與溝通方式,陪伴企業在激烈競爭中,脫穎而出。
Comments